5月26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市卫生健康委‘贯彻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主题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包伟介绍了烟台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举措,烟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洪涛,烟台山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于远臣,烟台毓璜顶医院党委副书记周喜强,烟台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云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烟台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宫海涛主持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当前,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冲击GDP“万亿之城”的关键时刻,卫生健康系统启动开展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暨“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紧紧围绕民生热点,广泛收集民情民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具体工作中,将从“五高”入手,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真正让人民群众看到新变化、得到新实惠。
01高效率提升健康服务流程
聚焦群众就医过程中重复排队、重复检查等堵点,优化信息场景应用,打通信息网络共享关口,形成精准预约、互认共享、数据联通的服务流程。
围绕诊前、诊中、诊后全过程和门诊、急诊、住院全方位,运用新手段、新技术,实施50项提升措施,加快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模式。
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信息化建设,以创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市为契机,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功能,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部接入“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市级健康档案调阅平台,实现居民自我健康管理。
大力推广以手机APP、自助机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自助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分时段预约就诊、自助缴费、报告单推送、影像资料云调取等服务,进一步扩大检验、影像结果互认项目和范围,打造高效就医生态。
02高水平提高健康服务质量
深入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和三年攻坚计划,主动对标全国、全省先进,强化专科专病建设,构建学科发展优势,努力争创一批全国、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
充分发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优势,全力支持将毓璜顶医院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综合性三甲医院,高标准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全力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动市中医医院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扎实推进市中医医院、市奇山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重点项目建设。
持续壮大县域诊疗力量,深入实施国家“千县工程”,加强县级医院专科能力建设,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
03高标准筑牢公共卫生屏障
继续实施好“1+1+4+9”工程,年内,15处疾控中心全部建成。
坚持多病共防,重点加强甲流、诺如病毒等春夏季高发传染病防控,持续加强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传染病防控,密切监测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流行趋势,全方位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全面推广应用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系统,实施分区分级管理,定期开展分析研判,提升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能力。
深入开展预防接种能力提升行动,每个区市至少建成1处成人门诊,60万以上人口的区市智慧预防接种门诊至少建成5处,60万以下人口的区市至少建成4处。动态修订卫生应急预案,调整市、县卫生应急队伍,及时有效开展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发布会现场
04高层次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以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为契机,全力争创1-2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为依托,深化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山东省中医肿瘤专科联盟。 积极推广“五个全科化”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两专科一中心”逐步实现县域全覆盖。 完成6所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等级评审。 创建25个市级(含基层)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打造至少1处县域智慧共享中药房。 积极推选中医药学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推荐选拔省、市级名中医药专家。 继续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中医馆(国医堂)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进一步铸造中医药人才优势。 05高精度提升重点人群健康保障 更加注重促进健康公平,呵护“一老”,关爱“一小”,聚焦女性健康,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的普惠性和均衡性。 强化老年人健康服务,组织开展医养结合示范省创建攻坚行动,争取高质量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高标准推进芝罘区首批全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项目,支持招远市积极争创第二批项目。 招远市、莱阳德怡老年公寓加快推进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和示范机构创建,争创“烟台经验”“烟台模式”。 深入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营养改善系列行动,争创2个以上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举办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强化妇幼健康服务,开展优生优育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推动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 推进实现适龄妇女“两癌”检查城乡全覆盖,启动全市加速消除宫颈癌和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两消除”行动。 进一步完善支持生育政策体系,加快出台二孩、三孩家庭补助标准文件;优化婴幼儿照护服务,评选10处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创建10处家庭托育点,新增幼儿托位5000个。 来源:烟台发布公众号